![]() 發光鍵盤
专利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發光鍵盤,包括發光元件、薄膜線路板、按鍵底板以及複數按鍵。薄膜線路板包括上層板以及下層板,下層板與上層板分別具有形成複數薄膜開關之第一電路圖案與第二電路圖案,且下層板還包括複數薄膜,用以增加下層板的導光效能。此外,複數按鍵係連接於按鍵底板上,且按鍵底板位於複數按鍵與薄膜線路板之間。 公开号:TW201322296A 申请号:TW100143439 申请日:2011-11-25 公开日:2013-06-01 发明作者:Bo-An Chen 申请人:Primax Electronics Ltd; IPC主号:H01H13-00
专利说明:
發光鍵盤 本發明係一種鍵盤,尤其係關於一種具有發光功能的鍵盤。 近年來,由於資訊產業發展迅速,許多使用者可能在不同環境下使用攜帶型資訊裝置,例如筆記型電腦、手機或個人數位助理等。在光線較弱的環境,使用者可能看不清楚鍵盤按鍵上所標示的數字以及文字,因而造成作業困難,嚴重者甚至可能因勉強辨識按鍵標示而讓視力受損。因此,發光鍵盤的推出可以改善使用者於光線不足處使用鍵盤之不便。更甚者,藉由不同的發光配置,可令使用發光鍵盤的資訊裝置看起來更為美觀,進而增加其銷路。 請參閱圖1,其為習知發光鍵盤之結構剖面示意圖。發光鍵盤1包括反光板11、導光板12、按鍵底板13、薄膜線路板14、複數按鍵15以及發光元件16,其中,薄膜線路板14包括下層板141、上層板142以及介於下層板與上層板之間的中層板143,且下層板141、中層板143以及上層板142皆由透明導光材質所製成,透明導光材質係可為聚碳酸酯(PC)或聚乙烯(PET)等。 再者,請同步參閱圖2,其為圖1所示發光鍵盤之薄膜線路板之立體分解圖,下層板141具有由複數銀膠線路14111與複數下接點14112所組成的第一電路圖案1411,而上層板142具有由複數銀膠線路14211與複數上接點14212所組成的第二電路圖案1421,又,中層板143具有對應於複數下接點14122與複數上接點14212的接點開孔1431,其中,每一上接點14212與其對應的下接點14112係共同形一薄膜開關144。 又,按鍵底板13設置於薄膜線路板14的下方,並具有複數穿孔131、第一固定結構132以及第二固定結構133;而每一按鍵15包括鍵帽151、彈性體152以及剪刀式連接元件153,且鍵帽151包括第一鍵帽固定結構1511以及第二鍵帽固定結構1512;而剪刀式連接元件153包括第一框架1531以及第二框架1532;此外,彈性體152係位於鍵帽151與薄膜線路板141之間。 其中,薄膜線路板14具有分別供第一固定結構132以及第二固定結構133穿過其中的透孔145以及透孔146,以供第一框架1531之一端1531A可連接於第二固定結構133,且其另一端1531B可連接於第一鍵帽固定結構1511,並供第二框架1532之一端1532A可連接於第一固定結構132,且其另一端1532B可連接於第二鍵帽固定結構1512。 當任一按鍵15被觸壓而相對於按鍵底板13往下移動時,剪刀式連接元件153之第一框架1531與第二框架1532由開合狀態變更為疊合狀態,且往下移動之鍵帽151會擠壓彈性體152使彈性體152抵頂其相對應的上接點14212,進而使其相對應的上接點14212經由相對應的接點開孔1431而接觸相對應的下接點14122,藉此令相對應的薄膜開關144達成電性導通,以使發光鍵盤1產生一相對應的按鍵訊號。而當按鍵15不再被觸壓時,鍵帽151會因應彈性體152的彈性力而相對於按鍵底板13往上移動,此時第一框架2021與第二框架2022由疊合狀態變更為開合狀態,且鍵帽151會恢復原位。 再者,發光元件16設置於導光板12的側邊,用以提供光線射入導光板12。而導光板12設置於反光板11上,且其下表面具有用以聚集且散射光線的複數導光點121。複數導光點121依對應複數按鍵15的位置而被設置。其中,於光線射入導光板12時,光線得以被擴散至整個導光板12,且複數導光點121會因其為油墨材質的關係而將光線往上及往下散射,往上散射的光線會依序通過按鍵底板13的複數穿孔131以及薄膜線路板14而投射至複數按鍵15,而往下散射的光線會再經由反光板11之輔助而使光線向上反射,以使發光元件16所提供的光線可被完善利用。如上所述,即可使複數按鍵15產生發光的效果。惟,習知的發光鍵盤1具有如下所述的缺點: 一、雖然反光板11可輔助複數導光點121向下散射之光線向上方反射,但習知發光鍵盤1之反光板11的材質係可讓光線穿透,因此一部分由複數導光點121向下散射之光線會穿透反光板11而造成光量的流失。 二、請同步參閱圖3,其為圖2所示薄膜線路板之下層板的光路示意圖。由於第一電路圖案1411設置於下層板141之上表面,且第一電路圖案1411包括複數銀膠線路14211,該些銀膠線路14211具有將光線聚集及散射的性質,因此於發光元件16所提供之光線L1經由按鍵底板13的複數穿孔131而進入下層板141後,第一電路圖案1411之銀膠線路14211會呈現發亮的狀態,如圖示中光線L2,然而大部分銀膠線路14211的設置並非是對應於複數按鍵15,因此原本應被使用於令複數按鍵15發光的光量會因銀膠線路14211之特性而被消耗,也就是說,原本光線L1的光量中大部分應被按鍵15所獲得,但因銀膠線路14211之特性而使光線L2的光量被消耗,因此發光鍵盤1僅剩光線L3的光量可以利用,進而造成發光鍵盤1上之複數按鍵15有光量不足的情況。 再者,請參閱圖4,其為另一種習知發光鍵盤之結構剖面示意圖。其中,本習知發光鍵盤大致類似於圖1中所示者,在此即不再予以贅述。而本習知發光鍵盤與前述習知發光鍵盤不同之處在於,發光元件96係設置於薄膜線路板945之下層板941的側邊,且下層板941係由導光材質所製成,其中,下層板941上具有用以聚集且散射光線的複數導光點921,因此薄膜線路板94的下層板941即具有導光功能,而不再需要前述習知發光鍵盤中的反光板11以及導光板12,進而令發光鍵盤更加薄形化。 然而,圖4所示之發光鍵盤仍然具有前述習知發光鍵盤的兩項缺點,並且由於薄膜線路板94具有分別用以供按鍵底板93之第一固定結構932以及第二固定結構933穿過其中的透孔945以及透孔946,使得薄膜線路板94的下層板941的導光作用不能連續,也就是說,當發光元件96所提供之光線遇到透孔945或透孔946時就會中斷前進,是以,發光鍵盤9的發光效率大大減低。 故,習知的發光鍵盤1、9皆因光使用效率不佳而具有改善的空間。 本發明之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種發光鍵盤,尤其係關於一種提升光使用效率的發光鍵盤。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一種發光鍵盤,包括:至少一發光元件,用以提供光線予該發光鍵盤;一薄膜線路板,包括:一下層板,具有一第一電路圖案以及複數導光點,該第一電路圖案上具有複數下接點,而該複數導光點用以聚集並散射該發光元件所提供之光線,其中,該下層板包括一第一薄膜以及一第二薄膜,用以增加該複數導光點向上散射之光量;以及一上層板,具有一第二電路圖案,且該第二電路圖案上具有對應於該複數下接點之複數上接點,且每一該上接點與其相對應之該下接點之間具有一間隔距離,並與該相對應之下接點共同形成一薄膜開關;複數按鍵,用以對應及導通該複數薄膜開關;以及一按鍵底板,用以供該複數按鍵連接於其上,並具有對應於該複數按鍵之複數穿孔;其中,該按鍵底板係位於該複數按鍵與該薄膜線路板之間。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該第一薄膜與該第二薄膜皆係為導光薄膜。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該複數導光點係設置於該第一薄膜與該第二薄膜之間。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該複數導光點係透過網印製程、熱壓合製程或射出製程而設於該第一薄膜及該第二薄膜中之任一者。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該下層板更包括一間隔薄膜,其設置於該第一薄膜與該第一電路圖案之間,用以增加該第一薄膜所獲得之光線於該第一薄膜中發生全反射之機率。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該間隔薄膜係透過印刷製程、鍍膜製程、膠合製程或熱壓合製程而形成於該第一薄膜上。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該第一薄膜與該第二薄膜之間具有可讓光線穿透之透明黏膠,用以使該第一薄膜與該第二薄膜互相貼合。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該導光薄膜係由聚乙烯對苯二甲酸酯(PET)材質、聚碳酸酯(PC)材質或壓克力塑膠(PMMA)材質所製成。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該第一薄膜與該第二薄膜係分別為一導光薄膜與一間隔薄膜,該間隔薄膜設置於該導光薄膜與該第一電路圖案之間,用以增加該第一薄膜所獲得之光線於該第一薄膜中發生全反射之機率。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該複數導光點係設置於該導光薄膜之一下表面。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該間隔薄膜係透過印刷製程、鍍模製程、膠合製程或熱壓合製程而形成於該導光薄膜上。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該發光元件係為發光二極體,其設置於該薄膜線路板之側邊,並朝該薄膜線路板之方向照射。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發光鍵盤更包括一底座,設置於該薄膜線路板之下方,用以承載該複數按鍵、該按鍵底板、該薄膜線路板以及該發光元件。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每一該按鍵包括:一鍵帽,顯露於該發光鍵盤之外部;以及一連接元件,設置於該按鍵底板以及該鍵帽之間,用以連接該按鍵底板以及該鍵帽,並使該鍵帽相對於該按鍵底板上下移動。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每一該按鍵更包括:一彈性體,設置於該鍵帽與該按鍵底板之間,且具有一抵頂部;其中,該連接元件係為一剪刀式連接元件,且當該鍵帽被觸壓時,該彈性體被壓縮而使該抵頂部穿過該按鍵底板之相對應之該穿孔,以抵頂相對應之該薄膜開關,而當該鍵帽不再被觸壓時,該彈性體提供一彈性力予該鍵帽以使該鍵帽恢復原位。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該薄膜線路板更包括一中層板,設置於該下層板與該上層板之間,使每一該上接點與其相對應之該下接點之間具有該間隔距離,且該中層板具有對應於複數下接點及複數上接點之複數開孔。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本發明亦提供一種發光鍵盤,包括:至少一發光元件,用以提供光線予該發光鍵盤;一薄膜線路板,具有一電路圖案以及複數導光點,該電路圖案上具有複數薄膜開關,而該複數導光點用以聚集並散射該發光元件所提供之光線,其中,該薄膜線路板包括一第一薄膜以及一第二薄膜,用以增加該複數導光點向上散射之光量;以及複數按鍵,用以對應及導通該複數薄膜開關;以及一按鍵底板,用以供該複數按鍵連接於其上,並具有對應於該複數按鍵之複數穿孔;其中,該按鍵底板係位於該複數按鍵與該薄膜線路板之間。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每一該薄膜開關包括一第一導電部與一第二導電部,且該第一導電部未接觸於該第二導電部。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每一該按鍵包括:一鍵帽,顯露於該發光鍵盤之外部;以及一連接元件,設置於該按鍵底板以及該鍵帽之間,用以連接該按鍵底板以及該鍵帽,並使該鍵帽相對於該按鍵底板上下移動;以及一導體,設置於該鍵帽與該按鍵底板之間;其中,當該鍵帽被觸壓時,該導體穿過該按鍵底板之相對應之該穿孔,以接觸相對應之該薄膜開關而導通該薄膜開關。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每一該連接元件係為一剪刀式連接元件。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該第一薄膜與該第二薄膜皆係為導光薄膜。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該複數導光點係設置於該第一薄膜與該第二薄膜之間。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該複數導光點係透過網印製程、熱壓合製程或射出製程而設於該第一薄膜及該第二薄膜中之任一者。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該薄膜線路板更包括一間隔薄膜,其設置於該第一薄膜與該電路圖案之間,用以增加該第一薄膜所獲得之光線於該第一薄膜中發生全反射之機率。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該間隔薄膜係透過印刷製程、鍍膜製程、膠合製程或熱壓合製程而形成於該第一薄膜上。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該第一薄膜與該第二薄膜之間具有可讓光線穿透之透明黏膠,用以使該第一薄膜與該第二薄膜互相貼合。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該導光薄膜係由聚乙烯對苯二甲酸酯(PET)材質、聚碳酸酯(PC)材質或壓克力塑膠(PMMA)材質所製成。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該第一薄膜與該第二薄膜係分別為一導光薄膜與一間隔薄膜,該間隔薄膜設置於該導光薄膜與該電路圖案之間,用以增加該第一薄膜所獲得之光線於該第一薄膜中發生全反射之機率。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該複數導光點係設置於該導光薄膜之一下表面。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該間隔薄膜係透過印刷製程、鍍模製程、膠合製程或熱壓合製程而形成於該導光薄膜上。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該發光元件係為發光二極體,其設置於該薄膜線路板之側邊,並朝該薄膜線路板之方向照射。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發光鍵盤更包括一底座,設置於該薄膜線路板之下方,用以承載該複數按鍵、該按鍵底板、該薄膜線路板以及該發光元件。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本發明亦提供一種發光鍵盤,包括:至少一發光元件,用以提供光線予該發光鍵盤;一薄膜線路板,包括:一上層板,具有一上層薄膜以及形成於該上層薄膜之下表面之一第二電路圖案,且該第二電路圖案上設置有複數上接點;一下層板,具有一第一薄膜、一第二電路圖案以及位於該第一薄膜與該第一電路圖案之間之一第二薄膜,該第一電路圖案上設置有對應於該複數上接點之複數下接點,且每一該上接點與其相對應之該下接點之間具有一間隔距離,並與該相對應之上接點共同形成一薄膜開關,其中,該第二薄膜之折射率係小於該第一薄膜之折射率;以及複數按鍵,用以導通該複數薄膜開關;以及一按鍵底板,用以供該複數按鍵連接於其上,並具有對應於該複數按鍵之複數穿孔;其中,該按鍵底板係位於該複數按鍵與該薄膜線路板之間。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該第一電路圖案係包括複數金屬線路。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該複數金屬線路係銀膠線路。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該第二薄膜係為一單一連續性薄膜,且該複數金屬線路係形成於該單一連續性薄膜上。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該第二薄膜係透過印刷製程、鍍膜製程、膠合製程或熱壓合製程而形成於該第一薄膜上。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該第二薄膜係由複數塊狀薄膜所組成,且該複數金屬線路係分別形成於該複數塊狀薄膜上。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該複數塊狀薄膜係透過印刷製程、鍍膜製程、膠合製程或熱壓合製程而形成於該第一薄膜上。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該第一薄膜係為一導光薄膜。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該導光薄膜係由聚碳酸酯(PC)材質、聚乙烯對苯二甲酸酯(PET)材質或壓克力塑膠(PMMA)材質所製成。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該發光元件係為發光二極體,其設置於該薄膜線路板之側邊,並朝該薄膜線路板之方向照射。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發光鍵盤更包括一底座,設置於該薄膜線路板之下方,用以承載該複數按鍵、該按鍵底板、該薄膜線路板以及該發光元件。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每一該按鍵包括:一鍵帽,顯露於該發光鍵盤之外部;以及一連接元件,設置於該按鍵底板以及該鍵帽之間,用以連接該按鍵底板以及該鍵帽,並使該鍵帽相對於該按鍵底板上下移動。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每一該按鍵更包括:一彈性體,設置於該鍵帽與該按鍵底板之間,且具有一抵頂部;其中,該連接元件係為一剪刀式連接元件,且當該鍵帽被觸壓時,該彈性體被壓縮而使該抵頂部穿過該按鍵底板之相對應之該穿孔,以抵頂相對應之該薄膜開關,而當該鍵帽不再被觸壓時,該彈性體提供一彈性力予該鍵帽以使該鍵帽恢復原位。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該薄膜線路板更包括一中層板,設置於該上層板與該下層板之間,使每一該上接點與其相對應之該下接點之間具有該間隔距離,且該中層板具有對應於該複數下接點及該複數上接點之複數開孔。 請參閱圖5,其為本發明發光鍵盤於第一較佳實施例中之結構側視圖。發光鍵盤2由下而上依序包括底座22、薄膜線路板23、按鍵底板29以及複數按鍵24。發光鍵盤2更包括一發光元件21,設置於薄膜線路板23之側邊,並朝薄膜線路板23之方向照射。於本實施例中,發光元件21係為發光二極體。此外,底座22係用以承載薄膜線路板23、按鍵底板29以及複數按鍵24。 再者,請參閱圖6,其為圖5所示發光鍵盤之薄膜線路板之立體分解圖,薄膜線路板23包括下層板231以及上層板232。下層板231的上表面具有第一電路圖案2311,且第一電路圖案2311上具有複數下接點23111,而上層板232具有一上層薄膜2322以及形成於上層薄膜2322之下表面的第二電路圖案2321,且第二電路圖案2321上具有對應於複數下接點23111的複數上接點23211,其中,每一上接點23211與其相對應之下接點23111之間具有一間隔距離D,並與相對應之下接點23111共同形成一薄膜開關234。為了使每一上接點23211與其相對應之下接點23111之間具有間隔距離D,於本實施例中,薄膜線路板23更包括一中層板233,設置於下層板231與上層板232之間,其中,中層板233具有對應於複數下接點23111及複數上接點23211之複數開孔2331。 請再度參閱圖5,按鍵底板29用以供複數按鍵24連接於其上,並具有對應於複數按鍵24的複數穿孔291,且複數按鍵24係設置於對應於複數薄膜開關234之處,而其中每一按鍵24皆具有鍵帽241以及連接元件243,其中,連接元件243設置於按鍵底板29以及鍵帽241之間,用以連接按鍵底板29以及鍵帽241,並使鍵帽241可相對於按鍵底板29上下移動。 於本較佳實施例中,連接元件243係為一剪刀式連接元件,且包括第一框架2431以及第二框架2432;而按鍵底板29更具有第一固定結構292以及第二固定結構293,且複數按鍵24中之每一按鍵24更具有一彈性體242,其設置於鍵帽241與按鍵底板29之間,並具有一抵頂部2421;此外,每一按鍵24之鍵帽241皆包括一第一鍵帽固定結構2411以及一第二鍵帽固定結構2412。 其中,第一框架2431之一端2431A可連接於第二固定結構293,且其另一端2431B可連接於第一鍵帽固定結構2411,而第二框架2432之一端2432A可連接於第一固定結構292,且其另一端2432B可連接於第二鍵帽固定結構2412。當然,上述僅為一實施態樣,並不以此限定本案連接元件243、按鍵底板29以及鍵帽241間的連結關係。 又,於本較佳實施例中,當任一按鍵24被觸壓而相對於按鍵底板29往下移動時,連接元件243之第一框架2431與第二框架2432由開合狀態變更為疊合狀態,且往下移動之鍵帽241會擠壓彈性體242,使彈性體2422的抵頂部2421穿過按鍵底板29上的相對應穿孔291,以抵頂其相對應的上接點23211,進而使其相對應的上接點23211經由相對應的接點開孔2331而接觸相對應的下接點23111,藉此令相對應的薄膜開關234達成電性導通,以使發光鍵盤2產生一相對應的按鍵訊號。而當按鍵24不再被觸壓時,鍵帽241會因應彈性體242的彈性力而相對於按鍵底板29往上移動,此時第一框架2431與第二框架2432由疊合狀態變更為開合狀態,且鍵帽241會恢復原位。 本案之發明特徵之一在於發光鍵盤2之薄膜線路板23的下層板231係為多層薄膜的設計。請參閱圖7,其為本發明發光鍵盤於第一較佳實施例中之薄膜線路板之下層板的結構側視圖及製程示意圖。於第一較佳實施例中,下層板231包括第二薄膜2312及黏貼於第二薄膜2312之上表面的第一薄膜2313,第一薄膜2313與第二薄膜2312之間具有用以聚集並散射發光元件21所提供之光線的複數導光點2314,且複數導光點2314係依據複數按鍵24的位置而被設置,以使複數導光點2314可將光線向上投射至複數按鍵24區域。此外,第一薄膜2313與第二薄膜2312皆係為導光薄膜,其材質可為聚碳酸酯(PC)或聚乙烯(PET)等,而第一電路圖案2311係印刷於第一薄膜2313的上表面。 下層板231的製造方式如下:先在第一薄膜2313的下表面設置複數導光點2314,及在第二薄膜2312的上表面設置可讓光線穿透的透明黏膠2315,或是在第二薄膜2312的上表面設置複數導光點2314,而在第一薄膜2313的下表面設置可讓光線穿透的透明黏膠2315,再透過滾輪7的熱壓合或冷壓合,即可使第一薄膜2313與第二薄膜2312互相貼合在一起。 請參閱圖8,其為圖7所示之下層板的光路示意圖;亦請同步參閱圖5。當發光元件21提供之光線進入下層板231後,光線L4會在第二薄膜2312與第一薄膜2313中進行擴散,於光線遇到導光點2314時,導光點2314會將部份光線聚集,並將另一部分的光線向上及向下散射,其中,向上散射的一部分光線L5會在第一薄膜2313中進行傳導,另一部分光線L6則依序穿透第一薄膜2313以及按鍵底板29上的相對應穿孔291而向上投射至按鍵24區域,以使複數按鍵24產生發光的效果,而向下散射的一部分光線L7會在第二薄膜2312中進行傳導,另一部分光線L8則會穿透第二薄膜2312而流失。 第一較佳實施例中之下層板的優點在於,因複數導光點2314被設置於第一薄膜2313與第二薄膜2312之間,使得導光點2314向下散射之光線的一部分光線L7(繼續於第二薄膜2312中進行傳導的光線L7)可由第二薄膜2312回收利用,因此僅會造成部分光線L8(穿透第二薄膜2312的光線L8)的流失。也就是說,倘若下層板231僅存在第一薄膜2313與複數導光點2314而無第二薄膜2312的存在,則由導光點2314向下散射之光線將會完全流失。 接下來說明本發明發光鍵盤的第二較佳實施例,其大致與第一較佳實施例相同,差異之處在於薄膜線路板之下層板的組成結構。惟下層板依然是多層薄膜的設計。請參閱圖9與圖10,圖9為本發明發光鍵盤於第二較佳實施例中之薄膜線路板之下層板的結構側視圖,而圖10為圖9所示之下層板之另一視角之結構示意圖。 於第二較佳實施例中,下層板231包括第一薄膜2313以及設置於第一薄膜2313之上表面的間隔薄膜2316A,其中,複數導光點2314設置於第二薄膜2313的下表面,且依據複數按鍵24的位置而設置,以使複數導光點2314可將光線向上投射至複數按鍵24區域。又,第一電路圖案2311係印刷於間隔薄膜2316A的上表面,且第一電路圖案2311由複數下接點23111及複數金屬線路23112所組成,且該複數金屬線路23112具有將光線聚集及散射的性質。於本較佳實施例中,該複數金屬線路23112係採用導電係數較佳的銀膠線路,而間隔薄膜2316A為一單一連續性薄膜,且該複數金屬線路23112係形成於單一連續性薄膜上。 此外,於下層板231的製程中,間隔薄膜2316A係透過印刷製程、鍍膜製程、膠合製程或熱壓合製程而形成於第一薄膜2313的上表面。此外,第一薄膜2313係為導光薄膜,其材質可為聚碳酸酯(PC)、聚乙烯(PET)或壓克力塑膠(PMMA)材質等,而間隔薄膜2316的材質係不同於第一薄膜2313。 請參閱圖11,其為圖9所示之下層板的光路示意圖。當發光元件21提供之光線進入下層板231後,光線L9會在第一薄膜2313中進行擴散,且於光線L9遇到導光點2314時,導光點2314會將部份光線聚集,並將另一部分的光線向上散射,其中,向上散射的一部分光線L10會在第一薄膜2313中進行傳導,另一部分光線L11則穿透第一薄膜2313。 於第二較佳實施例中,由於間隔薄膜2316A介於第一電路圖案2311與第一薄膜2313之間,且其材質不同於第一薄膜2313,亦即間隔薄膜2316之折射率係小於第一薄膜2313之折射率,因此光線容易在第一薄膜2313中發生全反射(如光線L9、光線L10之路徑),以避免光線穿透第一薄膜2313後(如光線L11之路徑)被第一電路圖案2311的金屬線路23112聚集與散射,如此可用以增加下層板231中複數導光點2314向上散射之光量,進而使發光鍵盤2的按鍵24獲得更多的光量。此外,該複數個導光點2314並非是用以限定本實施態樣之必要元件。 接下來說明本發明發光鍵盤的第三較佳實施例,其大致與第二較佳實施例相同,差異之處在於下層板之間隔薄膜的結構,且薄膜線路板不具任何導光點。請參閱圖12與圖13,圖12為本發明發光鍵盤於第三較佳實施例中之薄膜線路板之下層板的結構側視圖,圖13為圖12所示之下層板之另一視角之結構示意圖。 於第三較佳實施例中,下層板231的間隔薄膜2316B係由複數塊分離的塊狀薄膜23161、23162、23163、23164所組成,且該複數金屬線路23112係分別形成於該複數塊狀薄膜23161~23164上。同樣地,該複數塊狀薄膜23161~23164之折射率皆小於第一薄膜2313之折射率。當然,上述為一較佳實施態樣,其亦可由熟悉本技術之人士依據實際應用需求而進行任何均等的變化設計,如部分金屬線路23112係可跨越並形成於複數塊狀薄膜中23161~23164中之任二塊狀薄膜。 請參閱圖14,其為圖12所示之下層板的光路示意圖。首先說明的是,空氣的折射率為1,以現今的技術而言,幾乎很難有其折射率小於空氣之折射率的材料,因此當光線L9從下層板231的側邊進入時,第一薄膜2313上沒有設置間隔薄膜2316B之處是光線L9於第一薄膜2313中產生全反射效率最好的地方。是以,本較佳實施例中光線L9於第一薄膜2313內進行全反射的效率更優於第二較佳實施例中所述者,故本較佳實施例更能使提供予下層板231的光線均勻擴散至整個第一薄膜2313。 接下來說明本發明發光鍵盤的第四較佳實施例,其大致與第一與第二較佳實施例相同,差異之處在於薄膜線路板23之下層板231的組成結構,且第四較佳實施例之下層板231的組成結構是結合第一與第二較佳實施例中之下層板的設計。請參閱圖15,其為本發明發光鍵盤於第四較佳實施例中之薄膜線路板之下層板的結構側視圖。 以下說明亦請同步參閱圖5。於第四較佳實施例中,下層板231包括第二薄膜2312、黏貼於第二薄膜2312之上表面的第一薄膜2313以及設置於第一薄膜2313之上表面的間隔薄膜2316,第一薄膜2313與第二薄膜2312之間具有用以聚集並散射發光元件21所提供之光線的複數導光點2314,且複數導光點2314係依據複數按鍵24的位置而設置,以使複數導光點2314可將光線向上投射,進而能夠穿透按鍵底板29上的複數個穿孔291而投射至複數按鍵區域24。 又,第一電路圖案2311係印刷於間隔薄膜2316的上表面,且第一電路圖案2311具有複數金屬線路23112,而該些金屬線路23112具有將光線聚集及散射的性質。因此,第四較佳實施例中下層板231的優點係為第一與第二較佳實施例中所述之優點的結合,此外,第四較佳實施例中下層板231的材質、製程如同第一及第二較佳實施例所述,在此即不再予以贅述。又,該複數個導光點2314並非是用以限定本實施態樣之必要元件。當然,熟知本技藝之人士,亦可由上述第四較佳實施例所獲得之啟示而結合第一與第三較佳實施例中之下層板的設計。 接下來說明本發明發光鍵盤的第五較佳實施例,請參閱圖16與圖17,圖16為本發明第五較佳實施例之發光鍵盤之結構側視圖,圖17為圖16所示發光鍵盤之薄膜線路板之結構示意圖。第五較佳實施例的發光鍵盤3大致與第一較佳實施例相同,其中差異之處在於,薄膜線路板26是單一層板的結構,且薄膜線路板26的上表面具有電路圖案263,而電路圖案263具有複數薄膜開關2631與金屬線路2632,每一薄膜開關2631包括第一導電部26311與第二導電部26312,且第一導電部26311未接觸於第二導電部26312。 此外,每一按鍵25更具有一連接於鍵帽251的導體252,且導體252位於鍵帽251與按鍵底板29之間;其中,當鍵帽251被觸壓而相對於按鍵底板29往下移動時,連接元件253之第一框架2531與第二框架2532由開合狀態變更為疊合狀態,且導體252會穿過按鍵底板29上的相對應穿孔291,以接觸相對應之薄膜開關2631,藉此令薄膜開關2631達成電性導通,進而使發光鍵盤3產生一相對應的按鍵訊號。 特別說明的是,本實施例中之薄膜線路板26依然為多層薄膜的設計,並包括第一薄膜262與第二薄膜261(如同第一實施例中的第一薄膜2313與第二薄膜2312),且第一薄膜262與第二薄膜261之間一樣具有用以聚集並散射發光元件21所提供之光線的複數導光點2614,因此本實施例中之薄膜線路板26亦具有如同第一較佳實施例中之下層板231的優點。 又,於一第六較佳實施例中,第五較佳實施例之發光鍵盤3的薄膜線路板26可如同第二較佳實施例中之下層板231的薄膜堆疊方式,包括第一薄膜262以及設置於第一薄膜262之上表面的間隔薄膜(圖中未標示),且複數導光點2614設置於第第一薄膜262的下表面,因而薄膜線路板26具有如同第二較佳實施例中之下層板231的優點。 又,於一第七較佳實施例中,第五較佳實施例之發光鍵盤3的薄膜線路板26可如同第三較佳實施例中之下層板231的薄膜堆疊方式,包括第一薄膜262以及設置於第一薄膜262之上表面的間隔薄膜(圖中未標示),且間隔薄膜由複數塊分離的塊狀薄膜所組成,因而薄膜線路板26具有如同第三較佳實施例中之下層板231的優點。 又,於一第八實施例中,第五較佳實施例之發光鍵盤3的薄膜線路板26可如同第四較佳實施例中之下層板231的薄膜堆疊方式,包括第二薄膜261、黏貼於第二薄膜261之上表面的第一薄膜262以及設置於第一薄膜262之上表面的間隔薄膜(圖中未標示),且第一薄膜262與第二薄膜261之間具有用以聚集並散射發光元件21所提供之光線的複數導光點2614,因而薄膜線路板26具有如同第四較佳實施例中之下層板231的優點。 根據以上各較佳實施例所述可知,本發明發光鍵盤2、3不用額外設置導光板,節省了製造成本,且發光鍵盤2、3中之薄膜線路板23、26或下層板231以多層薄膜的方式設計,可避免因電路圖案263之金屬線路2632或第一電路圖案2311之金屬線路23112聚集光線的性質而浪費應使用於按鍵24、25之光量,並可加以回收導光點2614、2314向下散射而流失的光線,以增加該複數導光點2614、2314向上散射之光量,進而使發光鍵盤2的複數按鍵24、25獲得更多的光量,因此本發明發光鍵盤2、3將發光元件21所提供之光線作最有效率的運用。 再者,本案之另一發明特徵在於,按鍵底板29係設置於複數按鍵24、25與薄膜線路板23、26之間,因此薄膜線路板23、26不需要特地設置透孔,即可使每一連接元件243連接相對應的按鍵底板29以及相對應的鍵帽241、251。是以,由於薄膜線路板23、26不具透孔,使得薄膜線路板23、26的導光作用能夠連續,也就是說,發光元件26所提供之光線不會因遇到透孔而中斷前進,故,發光鍵盤2、3的發光效率更能夠大幅提升。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之申請專利範圍,因此凡其它未脫離本發明所揭示之精神下所完成之等效改變或修飾,均應包含於本案之申請專利範圍內。 1...發光鍵盤 2...發光鍵盤 4...發光鍵盤 7...滾輪 9...發光鍵盤 11...反光板 12...導光板 13...按鍵底板 14...薄膜線路板 15...按鍵 16...發光元件 21...發光元件 22...底座 23...薄膜線路板 24...複數按鍵 26...薄膜線路板 29...按鍵底板 93...按鍵底板 94...薄膜線路板 96...發光元件 121...導光點 131...穿孔 132...第一固定結構 133...第二固定結構 141...下層板 142...上層板 143...中層板 144...薄膜開關 145...透孔 146...透孔 151...鍵帽 152...彈性體 153...剪刀式連接元件 231...下層板 232...上層板 233...中層板 234...薄膜開關 241...鍵帽 242...彈性體 243...連接元件 251...鍵帽 252...導體 253...連接元件 261...第二薄膜 262...第一薄膜 263...電路圖案 291...穿孔 292...第一固定結構 293...第二固定結構 932...第一固定結構 933...第二固定結構 941...下層板 945...透孔 946...透孔 947...導光點 1411...第一電路圖案 1421...第二電路圖案 1431...接點開孔 1511...第一鍵帽固定結構 1512...第二鍵帽固定結構 1531...第一框架 1531A...第一框架之一端 1531B...第一框架之另一端 1532...第二框架 1532A...第二框架之一端 1532B...第二框架之另一端 2311...第一電路圖案 2312...第二薄膜 2313...第一薄膜 2314...導光點 2315...透明黏膠 2316A...間隔薄膜 2316B...間隔薄膜 2321...第二電路圖案 2322...上層薄膜 2331...開孔 2411...第一鍵帽固定結構 2412...第二鍵帽固定結構 2421...抵頂部 2431...第一框架 2431A...第一框架之一端 2431B...第一框架之另一端 2432...第二框架 2432A...第二框架之一端 2432B...第二框架之另一端 2531...第一框架 2532...第二框架 2614...導光點 2631...薄膜開關 2632...金屬線路 14111...銀膠線路 14112...下接點 14211...銀膠線路 14212...上接點 23111...下接點 23112...金屬線路 23211...上接點 23161...塊狀薄膜 23162...塊狀薄膜 23163...塊狀薄膜 23164...塊狀薄膜 26311...第一導電部 26312...第二導電接部 D...間隔距離 L1~L11...光線 圖1:係為習知發光鍵盤之結構剖面示意圖。 圖2:係為圖1所示發光鍵盤之薄膜線路板之立體分解圖。 圖3:係為圖2所示薄膜線路板之下層板的光路示意圖。 圖4:係為另一種習知發光鍵盤之結構剖面示意圖。 圖5:係為本發明發光鍵盤於第一較佳實施例中之結構側視圖。 圖6:係為圖5所示發光鍵盤之薄膜線路板之立體分解圖。 圖7:係為本發明發光鍵盤於第一較佳實施例中之薄膜線路板之下層板的結構側視圖及製程示意圖。 圖8:係為圖7所示之下層板的光路示意圖。 圖9:係為本發明發光鍵盤於第二較佳實施例中之薄膜線路板之下層板的結構側視圖。 圖10:係為圖9所示之下層板之另一視角之結構示意圖。 圖11:係為圖9所示之下層板的光路示意圖。 圖12:係為本發明發光鍵盤於第三較佳實施例中之薄膜線路板之下層板的結構側視圖。 圖13:係為圖12所示之下層板之另一視角之結構示意圖。 圖14:係為圖12所示之下層板的光路示意圖。 圖15:係為本發明發光鍵盤於第四較佳實施例中之薄膜線路板之下層板的結構側視圖。 圖16:係為本發明第五實施例之發光鍵盤之結構側視圖。 圖17:係為圖16所示發光鍵盤之薄膜線路板之結構示意圖。 2...發光鍵盤 21...發光元件 22...底座 23...薄膜線路板 24...複數按鍵 29...按鍵底板 231...下層板 232...上層板 233...中層板 234...薄膜開關 241...鍵帽 242...彈性體 243...連接元件 291...穿孔 292...第一固定結構 293...第二固定結構 2312...第二薄膜 2313...第一薄膜 2314...導光點 2331...開孔 2411...第一鍵帽固定結構 2412...第二鍵帽固定結構 2421...抵頂部 2431...第一框架 2431A...第一框架之一端 2431B...第一框架之另一端 2432...第二框架 2432A...第二框架之一端 2432B...第二框架之另一端 2531...第一框架 2532...第二框架 23111...下接點 23211...上接點 D...間隔距離
权利要求:
Claims (46) [1] 一種發光鍵盤,包括:至少一發光元件,用以提供光線予該發光鍵盤;一薄膜線路板,包括:一下層板,具有一第一電路圖案以及複數導光點,該第一電路圖案上具有複數下接點,而該複數導光點用以聚集並散射該發光元件所提供之光線,其中,該下層板包括一第一薄膜以及一第二薄膜,用以增加該複數導光點向上散射之光量;以及一上層板,具有一第二電路圖案,且該第二電路圖案上具有對應於該複數下接點之複數上接點,且每一該上接點與其相對應之該下接點之間具有一間隔距離,並與該相對應之下接點共同形成一薄膜開關;複數按鍵,用以對應及導通該複數薄膜開關;以及一按鍵底板,用以供該複數按鍵連接於其上,並具有對應於該複數按鍵之複數穿孔;其中,該按鍵底板係位於該複數按鍵與該薄膜線路板之間。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發光鍵盤,其中該第一薄膜與該第二薄膜皆係為導光薄膜。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發光鍵盤,其中該複數導光點係設置於該第一薄膜與該第二薄膜之間。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發光鍵盤,其中該複數導光點係透過網印製程、熱壓合製程或射出製程而設於該第一薄膜及該第二薄膜中之任一者。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發光鍵盤,其中該下層板更包括一間隔薄膜,其設置於該第一薄膜與該第一電路圖案之間,用以增加該第一薄膜所獲得之光線於該第一薄膜中發生全反射之機率。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發光鍵盤,其中該間隔薄膜係透過印刷製程、鍍膜製程、膠合製程或熱壓合製程而形成於該第一薄膜上。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發光鍵盤,其中該第一薄膜與該第二薄膜之間具有可讓光線穿透之透明黏膠,用以使該第一薄膜與該第二薄膜互相貼合。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發光鍵盤,其中該導光薄膜係由聚乙烯對苯二甲酸酯(PET)材質、聚碳酸酯(PC)材質或壓克力塑膠(PMMA)材質所製成。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發光鍵盤,其中該第一薄膜與該第二薄膜係分別為一導光薄膜與一間隔薄膜,該間隔薄膜設置於該導光薄膜與該第一電路圖案之間,用以增加該第一薄膜所獲得之光線於該第一薄膜中發生全反射之機率。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發光鍵盤,其中該複數導光點係設置於該導光薄膜之一下表面。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發光鍵盤,其中該間隔薄膜係透過印刷製程、鍍模製程、膠合製程或熱壓合製程而形成於該導光薄膜上。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發光鍵盤,其中該發光元件係為發光二極體,其設置於該薄膜線路板之側邊,並朝該薄膜線路板之方向照射。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發光鍵盤,更包括一底座,設置於該薄膜線路板之下方,用以承載該複數按鍵、該按鍵底板、該薄膜線路板以及該發光元件。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發光鍵盤,其中每一該按鍵包括:一鍵帽,顯露於該發光鍵盤之外部;以及一連接元件,設置於該按鍵底板以及該鍵帽之間,用以連接該按鍵底板以及該鍵帽,並使該鍵帽相對於該按鍵底板上下移動。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發光鍵盤,其中每一該按鍵更包括:一彈性體,設置於該鍵帽與該按鍵底板之間,且具有一抵頂部;其中,該連接元件係為一剪刀式連接元件,且當該鍵帽被觸壓時,該彈性體被壓縮而使該抵頂部穿過該按鍵底板之相對應之該穿孔,以抵頂相對應之該薄膜開關,而當該鍵帽不再被觸壓時,該彈性體提供一彈性力予該鍵帽以使該鍵帽恢復原位。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發光鍵盤,其中該薄膜線路板更包括一中層板,設置於該下層板與該上層板之間,使每一該上接點與其相對應之該下接點之間具有該間隔距離,且該中層板具有對應於複數下接點及複數上接點之複數開孔。 [17] 一種發光鍵盤,包括:至少一發光元件,用以提供光線予該發光鍵盤;一薄膜線路板,具有一電路圖案以及複數導光點,該電路圖案上具有複數薄膜開關,而該複數導光點用以聚集並散射該發光元件所提供之光線,其中,該薄膜線路板包括一第一薄膜以及一第二薄膜,用以增加該複數導光點向上散射之光量;以及複數按鍵,用以對應及導通該複數薄膜開關;以及一按鍵底板,用以供該複數按鍵連接於其上,並具有對應於該複數按鍵之複數穿孔;其中,該按鍵底板係位於該複數按鍵與該薄膜線路板之間。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發光鍵盤,其中每一該薄膜開關包括一第一導電部與一第二導電部,且該第一導電部未接觸於該第二導電部。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之發光鍵盤,其中每一該按鍵包括:一鍵帽,顯露於該發光鍵盤之外部;以及一連接元件,設置於該按鍵底板以及該鍵帽之間,用以連接該按鍵底板以及該鍵帽,並使該鍵帽相對於該按鍵底板上下移動;以及一導體,設置於該鍵帽與該按鍵底板之間;其中,當該鍵帽被觸壓時,該導體穿過該按鍵底板之相對應之該穿孔,以接觸相對應之該薄膜開關而導通該薄膜開關。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之發光鍵盤,其中每一該連接元件係為一剪刀式連接元件。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發光鍵盤,其中該第一薄膜與該第二薄膜皆係為導光薄膜。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之發光鍵盤,其中該複數導光點係設置於該第一薄膜與該第二薄膜之間。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所述之發光鍵盤,其中該複數導光點係透過網印製程、熱壓合製程或射出製程而設於該第一薄膜及該第二薄膜中之任一者。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所述之發光鍵盤,其中該薄膜線路板更包括一間隔薄膜,其設置於該第一薄膜與該電路圖案之間,用以增加該第一薄膜所獲得之光線於該第一薄膜中發生全反射之機率。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項所述之發光鍵盤,其中該間隔薄膜係透過印刷製程、鍍膜製程、膠合製程或熱壓合製程而形成於該第一薄膜上。 [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之發光鍵盤,其中該第一薄膜與該第二薄膜之間具有可讓光線穿透之透明黏膠,用以使該第一薄膜與該第二薄膜互相貼合。 [2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之發光鍵盤,其中該導光薄膜係由聚乙烯對苯二甲酸酯(PET)材質、聚碳酸酯(PC)材質或壓克力塑膠(PMMA)材質所製成。 [2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發光鍵盤,其中該第一薄膜與該第二薄膜係分別為一導光薄膜與一間隔薄膜,該間隔薄膜設置於該導光薄膜與該電路圖案之間,用以增加該第一薄膜所獲得之光線於該第一薄膜中發生全反射之機率。 [2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8項所述之發光鍵盤,其中該複數導光點係設置於該導光薄膜之一下表面。 [3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8項所述之發光鍵盤,其中該間隔薄膜係透過印刷製程、鍍模製程、膠合製程或熱壓合製程而形成於該導光薄膜上。 [3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發光鍵盤,其中該發光元件係為發光二極體,其設置於該薄膜線路板之側邊,並朝該薄膜線路板之方向照射。 [3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發光鍵盤,更包括一底座,設置於該薄膜線路板之下方,用以承載該複數按鍵、該按鍵底板、該薄膜線路板以及該發光元件。 [33] 一種發光鍵盤,包括:至少一發光元件,用以提供光線予該發光鍵盤;一薄膜線路板,包括:一上層板,具有一上層薄膜以及形成於該上層薄膜之下表面之一第二電路圖案,且該第二電路圖案上設置有複數上接點;一下層板,具有一第一薄膜、一第二電路圖案以及位於該第一薄膜與該第一電路圖案之間之一第二薄膜,該第一電路圖案上設置有對應於該複數上接點之複數下接點,且每一該上接點與其相對應之該下接點之間具有一間隔距離,並與該相對應之上接點共同形成一薄膜開關,其中,該第二薄膜之折射率係小於該第一薄膜之折射率;以及複數按鍵,用以導通該複數薄膜開關;以及一按鍵底板,用以供該複數按鍵連接於其上,並具有對應於該複數按鍵之複數穿孔;其中,該按鍵底板係位於該複數按鍵與該薄膜線路板之間。 [3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2項所述之發光鍵盤,其中該第一電路圖案係包括複數金屬線路。 [3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4項所述之發光鍵盤,其中該複數金屬線路係銀膠線路。 [3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4項所述之發光鍵盤,其中該第二薄膜係為一單一連續性薄膜,且該複數金屬線路係形成於該單一連續性薄膜上。 [3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6項所述之發光鍵盤,其中該第二薄膜係透過印刷製程、鍍膜製程、膠合製程或熱壓合製程而形成於該第一薄膜上。 [3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4項所述之發光鍵盤,其中該第二薄膜係由複數塊狀薄膜所組成,且該複數金屬線路係分別形成於該複數塊狀薄膜上。 [3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8項所述之發光鍵盤,其中該複數塊狀薄膜係透過印刷製程、鍍膜製程、膠合製程或熱壓合製程而形成於該第一薄膜上。 [4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3項所述之發光鍵盤,其中該第一薄膜係為一導光薄膜。 [4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0項所述之發光鍵盤,其中該導光薄膜係由聚碳酸酯(PC)材質、聚乙烯對苯二甲酸酯(PET)材質或壓克力塑膠(PMMA)材質所製成。 [4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3項所述之發光鍵盤,其中該發光元件係為發光二極體,其設置於該薄膜線路板之側邊,並朝該薄膜線路板之方向照射。 [4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3項所述之發光鍵盤,更包括一底座,設置於該薄膜線路板之下方,用以承載該複數按鍵、該按鍵底板、該薄膜線路板以及該發光元件。 [4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3項所述之發光鍵盤,其中每一該按鍵包括:一鍵帽,顯露於該發光鍵盤之外部;以及一連接元件,設置於該按鍵底板以及該鍵帽之間,用以連接該按鍵底板以及該鍵帽,並使該鍵帽相對於該按鍵底板上下移動。 [4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4項所述之發光鍵盤,其中每一該按鍵更包括:一彈性體,設置於該鍵帽與該按鍵底板之間,且具有一抵頂部;其中,該連接元件係為一剪刀式連接元件,且當該鍵帽被觸壓時,該彈性體被壓縮而使該抵頂部穿過該按鍵底板之相對應之該穿孔,以抵頂相對應之該薄膜開關,而當該鍵帽不再被觸壓時,該彈性體提供一彈性力予該鍵帽以使該鍵帽恢復原位。 [4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3項所述之發光鍵盤,其中該薄膜線路板更包括一中層板,設置於該上層板與該下層板之間,使每一該上接點與其相對應之該下接點之間具有該間隔距離,且該中層板具有對應於該複數下接點及該複數上接點之複數開孔。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TWI459424B|2014-11-01|發光鍵盤 TWI430310B|2014-03-11|發光鍵盤 TWI539328B|2016-06-21|發光鍵盤及其導光板模組 CN103839722B|2016-07-13|发光键盘 CN103165327B|2015-07-29|发光键盘 TWI423289B|2014-01-11|薄膜線路板以及應用此薄膜線路板之發光鍵盤 TWI489499B|2015-06-21|發光鍵盤 TW201505059A|2015-02-01|發光鍵盤 TWI449071B|2014-08-11|手持裝置之發光按鍵模組 TWI553682B|2016-10-11|發光鍵盤 TWM534889U|2017-01-01|具薄膜開關功能之背光模組 TW201503195A|2015-01-16|發光鍵盤 TW201421513A|2014-06-01|發光鍵盤 TWI571900B|2017-02-21|發光鍵盤 CN201181661Y|2009-01-14|背光按键结构 TWI687951B|2020-03-11|鍵盤裝置 TW201421518A|2014-06-01|發光鍵盤 CN206471257U|2017-09-05|具备薄膜开关功能的背光模块 TWI381290B|2013-01-01|Improved keyboard structure CN102543539B|2015-03-18|发光键盘 TWM480719U|2014-06-21|薄型發光鍵盤 CN102856105B|2015-09-02|薄膜线路板以及应用此薄膜线路板的发光键盘 TW201030788A|2010-08-16|Keyboard device TWM313257U|2007-06-01|Light guide plate and key module using the same TW202143269A|2021-11-16|具有發光觸控功能之鍵盤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TWI459424B|2014-11-01| US20130134021A1|2013-05-30| JP2016201377A|2016-12-01| JP2013115035A|2013-06-10| US8878086B2|2014-11-04|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CN104347299A|2013-08-05|2015-02-11|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光键盘及其导光板模块| CN104347298A|2013-08-05|2015-02-11|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光键盘|JP2603995B2|1988-04-21|1997-04-23|富士通株式会社|導光パネル| US6861600B1|2003-10-01|2005-03-01|Lumitex, Inc.|Integrated switch and backlight assembly| WO2005107363A2|2004-04-30|2005-11-17|Oy Modilis Ltd.|Ultrathin lighting element| KR100692742B1|2005-05-13|2007-03-09|삼성전자주식회사|도광층을 갖는 키 패드 및 키 패드 어셈블리| KR100754686B1|2006-03-28|2007-09-03|삼성전자주식회사|키패드 어셈블리| JP2008234863A|2007-03-16|2008-10-02|Shin Etsu Polymer Co Ltd|照光シート構造体及び操作スイッチ| JP2009043471A|2007-08-07|2009-02-26|Citizen Electronics Co Ltd|導光板及び面状ライトユニット並びに表示装置| TWI345719B|2007-11-15|2011-07-21|Lite On Technology Corp|Light emitting keyboard| TWI402717B|2008-05-13|2013-07-21|Chicony Electronic Co Ltd|Glowing keyboard| GB2464916B|2008-10-21|2013-07-31|Iti Scotland Ltd|Light Guides| TWM352722U|2008-10-22|2009-03-11|Changshu Sunrex Technology Corp|Keyboard device capable of illuminating| US7952043B2|2008-12-11|2011-05-31|Changshu Sunrex Technology Co., Ltd.|Keyboard with backlighting functionality| JP2011003371A|2009-06-18|2011-01-06|Panasonic Corp|導光シー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可動接点体| TWI399776B|2010-01-08|2013-06-21|Zippy Tech Corp|Thin light-emitting keyboard| TW201140634A|2010-05-07|2011-11-16|Primax Electronics Ltd|Luminous keyboard| CN201773867U|2010-07-12|2011-03-23|国基电子(上海)有限公司|多层交错布点导光元件结构| TWI449071B|2012-04-27|2014-08-11|Primax Electronics Ltd|手持裝置之發光按鍵模組|TWI459425B|2012-12-19|2014-11-01|Primax Electronics Ltd|發光鍵盤| TWI539328B|2013-07-19|2016-06-21|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發光鍵盤及其導光板模組| US20160109636A1|2014-10-16|2016-04-21|Chicony Electronics Co., Ltd.|Backlight module capable of avoiding light leakage| CN104992869B|2015-07-15|2016-05-11|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背光模组及包含其的键盘| TWI563528B|2015-09-30|2016-12-21|Giga Byte Tech Co Ltd|Keystroke logging device and light guide element| TWI601178B|2016-12-14|2017-10-01|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發光鍵盤| TW201830443A|2017-02-10|2018-08-16|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鍵盤裝置| TW201916085A|2017-10-13|2019-04-16|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發光鍵盤| CN110208899B|2018-08-01|2021-02-26|光宝电子有限公司|背光模块与输入设备| CN109887789A|2019-01-29|2019-06-14|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发光按键及包含该发光按键的发光键盘| CN111477487A|2019-06-18|2020-07-31|光宝电子有限公司|输入装置| CN112449490A|2019-08-30|2021-03-05|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薄膜线路结构| TWI696203B|2019-10-25|2020-06-11|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按鍵結構|
法律状态:
2019-08-01|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优先权:
[返回顶部]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TW100143439A|TWI459424B|2011-11-25|2011-11-25|發光鍵盤|TW100143439A| TWI459424B|2011-11-25|2011-11-25|發光鍵盤| JP2011280053A| JP2013115035A|2011-11-25|2011-12-21|発光キーボード| US13/416,868| US8878086B2|2011-11-25|2012-03-09|Luminous keyboard| JP2016174158A| JP2016201377A|2011-11-25|2016-09-07|発光キーボード| 相关专利
Sulfonates, polymers, resist compositions and patterning process
Washing machine
Washing machine
Device for fixture finishing and tension adjusting of membrane
Structure for Equipping Band in a Plane Cathode Ray Tube
Process for preparation of 7 alpha-carboxyl 9, 11-epoxy steroids and intermediates useful therein an
国家/地区
|